P 设为主页 @ 加入收藏

个人相册

 

简介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江平:我的中国梦就是法治天下

     江平历尽世间的变幻起伏,在最失意之际,寄情于诗词,抒发胸中块垒,曾集成诗词选《信是明年春自来》。《沉浮与枯荣》的书名,便取自江平自己诗词中最喜爱的一首:“千言万语满胸臆,欲诉欲泣无从。长吁三声问天公,为何射日手,不许弯大弓。翻云覆雨人间事,过耳过目无穷。谁主沉浮与枯荣?欲平心中愤,唯唱大江东。”


  江平从小在富有书香气的家庭中成长,受过良好的教育。1948年,江平考入燕京大学新闻系,既沐浴了燕京独特的学风,又亲历中国天翻地覆的巨变。1951年,江平由组织选派到苏联学习法律,此时他对法律一窍不通,而且没有兴趣,但服从安排。江平赴苏后,先被分配到喀山大学法律系,1953年进入莫斯科大学法律系,接受了正规的法律教育。


  1956年年底,江平学成回国,被分配到中国政法大学的前身—北京政法学院。他自以为步入了“天堂之门”,没想到1957年给他开启的是“地狱之门”。在“反右”运动中,江平成了“右派”,结婚不满一个月的妻子立即提出离婚,家庭破裂。不久,江平在西山劳动时被火车轧断了一条腿,他给自己写的座右铭是:“困难只对怯懦者存在。”


  在“文革”期间,江平有一段时间几乎一天到晚都得写大字报,而且还得写工整,因而练就了一手风格独特的书法。后来他常常开玩笑说:“我这个毛笔字,就是‘文革’期间天天写大字报练出来的。”


  1978年,北京政法学院复办,江平回到学校教书,1983年1月担任北京政法学院副院长。中国政法大学成立后不久,江平担任副校长。1984年起,江平主要分管中国政法大学的教学和图书馆。1988-1990年,江平担任中国政法大学校长。卸任时,他正好六十岁,曾有七律抒怀:“残肢逆遇未曾摧,乌纱抛却田园归。宠辱应似花开落,忧国何分位尊卑。世事沧桑心事定,胸中峰壑梦中飞。长夜寒冬无声处,信有大地响惊雷。”


  此后,江平成为中国政法大学的普通教授。“我开始从学者的角度出发思考问题,慢慢地变成了一个公众知识分子。”有一次,一位美国学者问他:“从校长岗位退下来有什么感受?”他说:“可以不说那些违心的话了,可以不去干那些不得不做的没有用的事了!”


  江平参与和见证了中国改革开放之后立法的历程,这在《沉浮与枯荣》中有相当详尽的回顾。在七届全国人大(1988—1993年)法律委员会期间,江平是法律委员会副主任,李慎之是法律委员会委员,两人言语投机。有一次,李慎之对江平说:你们搞法治的,最终会发现法治的困惑在于政治,法治离不开政治,中国现有的政治制度,你们是绕不开的。此话让江平至今记忆犹新,也促使他更关心宪政,关心国家的政治制度的改革。江平说:“我的中国梦,就是法治天下。”

 

 

主办单位:湖南省人民政府驻北京办事处
京ICP备12000606号-1
基于 E-file 技术构建